2024-06-11
清朝紫禁城内与皇家园囿的建筑,其地理位置、内外装饰、使用功能上也各不相同。其中礼朝正殿、寝宫明间的地平、地面、佛堂、书库等地面,按宫规均需铺用地毯,而地毯的铺陈与殿堂建筑格局、地处位置、使用功能等几大要素息息相关。清宫殿堂各具特色的建筑,其内装饰艺术,往往能与宫殿铺设的地毯纹饰相互匹配,从中产生更具特色的视觉效果。 清朝龙纹丝毯 紫禁城三大殿的地平毯与太和殿的地毯,这类栽绒毯图案与各殿的御路石雕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地毯主花边为卷草纹,毯心内一侧为海水江崖,再附之以珊瑚、宝珠、杂宝字卍纹,其上饰龙戏珠,以云纹间饰,这些纹样呈现一件长方形的地毯上。地毯在施色上以木红为地色,再选用黄、深黄、绿、草绿、黑、白、棕、妃色、深蓝蓝、月白等色。整毯构图疏朗,太和殿地平与地平阶铺设的木红地云龙纹大地毯主题鲜明,在艳红色彩的渲染下,图中的龙纹表现的正是《说文》所言:“龙,虫之长。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。春分二登天,能秋风而渊”之特有的神韵。若将视线再投人到殿内彩画中的龙、凤纹天花、枋子上的金龙合玺彩画、贴金龙凤合玺彩画、以及太和殿宝座前六根金光熠熠的盘龙大金柱,龙、风呈现在殿宇的顶部等 能与云龙纹地毯相提并论的,是位于乾清官后的交泰殿上的地平毯,心主图案正中为盛开的一朵牡丹,两旁上对对双飞的风,并以四合如意云、朵云作间饰。这里的主纹样 在紫禁城东西六宫的寝宫中,受建筑空间的限制,室内墙壁素色、顶部也没有大殿顶部装饰性建筑。但由于室内设有木镂雕落地花罩、摆设着繁多的床、条案、炕桌、字画、照明灯以及桌案上陈设的钟表、瓷器、珠宝,足以弥补了墙壁、屋顶单一的状况。在如此多样的陈设物,将居室装扮得华贵典雅。面对这样得空间,地面铺设的地毯,地色明显的不似殿字地毯上的木红色,呈现出米色、姜黄色、金色、蓝色等色,其上呈现出花草、几何纹样。柔和地色与俏美的花纹,渲染出浓郁的生活情调。显然这些完全是为适应居室内华丽装饰的需要,并通过地面的子与即室内多彩陈设物相互呼应,力求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。 在佛堂用毯方面,清官帝后信奉藏传佛教,宫廷大内设有规模宏大的佛堂建筑,诸如雨花阁、慈宁宫、宝相楼、梵华楼等处佛堂,或于礼朝殿内、或于居住处前堂两恻室内也辟为佛堂,以供奉各类佛像,如此设定的佛堂在宫中多达几十处。此外,皇家各园囿、围猎场等处无不供佛,众多佛堂圣地内,有的需要铺设地。诸如位于现颐和园排云殿的大报恩延寿寺中前大庙的大雄宝殿“中间地铺红地栽绒花毯一块”。但有一点提出的是,由于藏传佛教崇信黄色,所以在举行隆重拜佛活动中,则选的地毯以黄色地居多,尤其是每遇清帝至避暑山庄的佛堂,需由宫廷备姜黄地狮子纹栽绒毯或黄地莲花纹地毯为用。这里的狮子,在梵中写作“师子”(simha),以其百兽之王的美称,在诸经论中借以比喻佛的无畏与伟大。地毯的黄色地与狮子纹,使佛堂建筑的使用功能得到完美的体现。 清朝地毯 由上窥知,清代殿堂、宫室、书房、佛堂等铺用的地平毯或地毯,以其鲜明的主题,协调的色彩,为殿宇宫室内增加了艺术气氛,甚至是以形象艺术,深化宫室的使用意义。 地毯在席地而坐的时代,被视为家具之属。时代的推移,生产力的提高,床的出现,使地毯逐演变为家具的附属物,随之地毯织造中实用性也让步于装饰性,并长期以来在室内家具中占有一席之地。也正因如此,当朝统治者从未中止过地毯的为用。有清一代,宫廷用地毯一度达到鼎盛期,这其中与宫殿修缮、皇家园囿的建造、外出盛大活动有着重要关系。 清代,大凡宫殿修缮后,殿宁室内则需要更新装饰,反映在地面上就是需要铺设地毯。以紫禁城太和殿为例,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完成对太和殿的重建,之后,宫廷陆续织造一批供殿内用栽绒地毯。栽绒毯用料为西北青海一带的土种羊毛,选用丝线与棉线、植物染色,采用宁夏编织技术,编织的地毯一般,长10米、宽6米之多,重达300余斤,将此类称之为大殿毯当恰如其分。这样一批大殿宇用,体现的是当朝官方最高编织水准。这一情况同样反映在兴建皇家园林中,清康熙至乾降年,清朝大兴园林建造,著名的有“三海五园”,“三海”是北海、中海与南海。“五园”又称之为“三山五园”,即香山静宜园、玉泉山静明园、万寿山清园、畅春园和圆明园。至清晚期,朝廷为庆祝慈禧六十寿辰,挪动海军军费大修颐和园。 上述每座秀美园林众多的宫室内,地面需铺用地毯,一部分是责成工部成造。如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五日,“库掌四德来说,太监胡世杰传旨,热河楼下,夕佳楼下,霞标风泉、满清厅里外间、千尺雪、宁静斋寝宫并环西三间局铺地毯,着量尺寸样发往京内承做,由报来铺设,钦此”为满足当朝各园林用地毯,乾隆、嘉庆年间曾招募“回子毯匠”数名进京,在圆明园清宫造办处,承做新疆地毯工艺的栽绒地毯并同时负有向皮作传授工艺之职。相当数量的用毯,则是与地方织造,诸如宁夏、内蒙、新疆、甘肃、北京等,以及对外贸易购得。 以上随着皇家殿堂修缮,兴建园林而编造的地毯,在装饰纹样上,突出与该建筑的装饰、用途的协调性。位于紫禁城太和殿编织的地毯,为与该殿内藻井、天花、枋子以及六根金云龙大柱纹饰的协调,将大殿内原龙穿花的地花纹,逐更新为云龙、海水江崖纹。毯中的龙眉、眼、嘴、须、身、爪、四合云文的形状等,均与殿中彩画的纹样一一对应。而专为御苑编织的地毯,本着更多是休闲之地的宗旨,所以地毯中不拘质地、花形、色彩的约束。既有少数民族风情的色彩、花纹,也有融合了西方18世纪以后流行的洛可可风格与新古典主义的流行的图案,以及中西合璧的纹样。这些异域图案在不同质地地毯上的呈现,将御苑宫室装扮得多姿多彩,极富华丽,有效的增添了生活情趣。 清朝地毯 正是紫禁城内殿宇的修缮,景色优美,规模宏伟的园内不计其数的殿宇、宫室以及外出临时搭建蒙古包等建筑形式中须用地毯,导致清官廷地毯生产中,逐步拓宽织造领域,提高了工艺技巧,丰富了花纹装饰艺术。 总而言之,地毯是皇家宫殿建筑的从属部分,其织造中的用料、用色、花纹、形状、铺用形式等均受制于殿字建造的等级、用途。地毯凭借色彩、纹样,为殿宇宫室增添了艺术感染力,有时是难以表现的震撼力。因而,地在宫殿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。清朝廷建筑与地毯织造两者紧密的结合,成为清代建筑史与地毯织造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。 内容来源 / 《清代宫殿建筑与地毯铺陈》